“荆三角”城乡空间布局规划(2012-2030)  
时间:2017-04-29 16:59:11 来源:

 

规划编制单位: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荆门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本规划于20139月经荆门市人民政府批复正式实施

  

 (因内容过多,节选部分)

  

    概要

 

     荆三角位于荆门市南郊,西与当阳市、东与钟祥市接壤,北临荆门市中心城区,荆三角距中心城区约20Km,以荆五线(G207)、五洋线(X020)、荆新线(S219)等三条主干道路为支撑,故称为荆三角。由于处于区域经济T型轴线交汇地带,未来经济流通过各种廊道可能影响规划区,为本地区提供强力的外在驱动力,作为城郊地带的荆三角将借力荆门的发展机遇,加快融入区域发展的步伐。

荆三角地区的发展将助推荆门的中国农谷建设步入一个新的台阶,不仅实现产业之谷、绿色之谷、创新之谷、富民之谷,更是朝着智慧的高度跃升,同时农谷建设的机遇也为荆三角地域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可能。

   

     本次《湖北荆门市荆三角城乡空间布局规划(2012-2030)》旨在锁定荆三角的发展内涵,这种内涵应基于荆三角的核心特征和区域的需求,同时也使中国农谷的内涵得到充实和提高,并且制定荆三角一体化的空间框架,有效整合资源,将创新型体制型要素与空间框架有效叠加,构建荆三角的发展蓝图,最后提出可实施的行动策略,培育荆三角成为一个既具有强烈示范性,同时也具备良好内生效益的地区。

 

    本次规划的重点在于内涵延伸、动力强化、资源整合、品质提升,从而实现农谷的内涵目标。

 

    本规划于20139月通过了市政府正式批复实施。

 

    1、规划范围

 

    规划区域涉及荆门市一县两区,包括七个乡镇和两个街道办事处,分别是沙洋县沙洋镇、高阳镇、沈集镇、曾集镇、五里铺镇,掇刀区麻城镇、团林铺镇、掇刀区掇刀石街道,高新区兴隆街道,规划区总面积1440平方公里。由于规划区范围涉及中心城区,部分已纳入中心城区的城市发展用地范围,本规划会进行用地统筹考虑。

 

    2、规划期限

 

    现状基准年为2011年,规划近期至2015年(衔接十二五规划),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

 

   3、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3.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4. 《湖北省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规划(2010-2030)》

  5.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荆门市区域总体规划(2009-2020)》

  6. 《荆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7. 《荆门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10-2030年)》

  8. 《荆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9. 《荆门市农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10. 《荆门市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11. 《荆门市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2011-2015年)》

  12. 《荆门市荆三角(荆五洋)三化两型示范区总体规划实施纲要》

  13. 《荆门市荆三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2-2030) 》

  14. 《沙洋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5. 《沙洋县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16. 《沙洋县十二五农业(种植业)发展规划》

  17. 《沙洋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8. 《沙洋现代农业示范县规划(2010-2015)》

  19. 《沙洋县曾集镇总体规划(2011-2030)》

  20. 《沙洋县沈集镇总体规划(2011-2030) 》

  21. 《沙洋县五里铺镇总体规划(2009-2025) 》

  22. 《荆门市掇刀区团林铺镇总体规划(2010-2030) 》

  23. 《荆门市掇刀区麻城镇总体规划(2011-2030) 》

 

   4、和谐荆三角:城乡一体化战略

     管制目标

     针对不同发展特性的土地进行分区是有效进行空间资源的实际调控的重要手段,为了将荆三角的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进行有机融合,我们制定出针对荆三角地形地貌、交通、产业、城镇化特色的空间管制体系,对其开发强度与空间功能进行合理划分,为规划建设提供分区引导。

     由于荆三角地区以大面积的农田为基底,多处布有水库,加上本规划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解,我们对荆三角的空间管制紧扣以精准的农业现代化为产业基底、以支力新城区、动力新市镇、活力新农村、魅力精品轴为功能骨架载体、以新型工业、现代农业、新型服务业为城镇化发展动力的三大战略主题,实现以下管制目标:

     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化加速,社会经济结构、空间结构、城市规模的迅速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城市发展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管理,导致大量优质耕地被侵占,环境污染、水土资源受破坏严重。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更多开敞空间,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空间管制的主要目标之一。

     区域、城乡一体化。从区域整体协调发展角度看,对乡村空间、农业开敞空间的建设引导成为空间管制的重要内容,通过空间管制能够有效地指导未来村镇建设,为新社区布局与产业园区的发展建设做出指引。

     设施共享与协调发展。共存于同一区域环境背景下的各城市单体间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对跨行政区划的重大空间资源的整合利用,是空间管制的重要内容。上一层次区域层面所确立的规划管制要求,是辖区范围内各地域单体共同遵循的法则。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如机场、铁路、港口等),应遵循共享原则,避免重复建设。

     动态弹性规划。实现规划灵活性与弹性结合是当前城市规划的主导发展趋势之一。区域空间管制,应强调实施的可操作性和动态过程性,而不仅仅是编制规划和后续的行动计划。

     空间管制分类体系

     荆三角的地形多为平原与丘陵。其地貌特征以农田为主。内部布有多处水库。荆三角的空间聚落特征,综合包含城市用地、城镇用地、村庄用地,且城镇用地占较大比例。围绕本规划对村落生态建设、景观建设、农村建设的特殊重视,农田用地将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城乡一体化、农业发展、生态保护的概念将在本规划的空间管制分类体系中有所突出。

     本规划依据不同的生态要素划定绝对保护区(禁建区)、生态要素的缓冲范围(限建区)、以及一般保护范围的适建区范围:

     现有建设用地面积为108平方公里,规划至2030年,适宜建设区面积308平方公里,限制建设区511平方公里,禁止建设区513平方公里。

 

   

    5、美丽荆三角:品质提升战略 

     区域山水格局:荆三角以水为特色。荆门市主要的山水布局中,荆门市主要的山体分布于北部钟祥市、京山县、屈家岭管理区以及荆门东宝区,而市区与市域北部则以水体布局为主要特色。

     因此,荆门的山水景观特色以水体景观为主,漳河水库作为荆门的水源地和核心生态区,坐落于荆门市区西部,如同荆门市的一颗璀璨的珍珠。而荆三角内部的水系发达,水库众多,可考虑与已经成形的漳河珍珠形成一个体系。

    区域定位:荆三角水系是荆门的郊野珍珠项链。而荆门市区南部郊区的荆三角则呈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密集的水库湖泊

    分布景象。与漳河水库相呼应。

    本次规划希望能通过绿道串联,在荆三角内部对水库湖泊进行有机组织,将粒粒水库珍珠,加上林地的点缀,通过绿道的穿引,打造荆门的郊野珍珠绿道。

 

   荆三角大地农业在区域内的特色

   1. 位于荆门市南部郊区,与荆门市区的城市生活有更多互动的机会。

   2.利于塑造交通廊道的形象。两条高速公路穿越荆三角,规划有三条城际铁路穿越荆三角,将荆三角与周边的城市紧密联系,在这些区域性交通线上通行的人群,将会透过窗外路边的大地景观对荆三角产生最直接与最深刻的印象,因此大地景观的打造对于荆三角对外形象的打造具有重要意义。

   3.荆三角大地农业基底面积广阔,具有良好的大地景观面积基础。荆三角城镇带的规模是农谷核心区的2.7倍左右,是杨竹流域产业示范区的47倍。跨区县多村镇组成的荆三角城镇带,其规模基础更具战略优势,特别是连片的大地农业景观的打造,荆三角更具有面积优势。

   4. 荆三角种植、养殖业发达,郊野景观资源丰富。区域内有城郊的高效设施种植,沿公路有十里花卉苗木长廊,在团林镇和沈集镇有生态林果种植,沿010县道有高效粮油种植,区域内还分布有多处特种水产养殖。

   5.荆三角农业基底发达,农业分层级分类型分区发展。农业规划中将农业基底分为现代都市农业、种养配套生态农业、高级粮油生产农业,涵盖了现代都市郊区、生态种养、成片高效粮油等不同类型的农业基底。

 

     旗舰项目

    1、掇刀农产品加工园

     掇刀农产品加工园,产值100亿元。以现有龙头企业为重点,加速李宁工业园的建设进程,形成以粮食加工、油脂加工为基础的掇刀农产品加工园。重点企业:李宁工业园、日月油脂、兴农公司、福耀食品工业园等。

    2、双碑循环农业产业园

     充分利用规划区畜禽养殖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资源,以市场为导向,按照有机(绿色)食品生产要求,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配置现代化生产设备,以常规食用菌生产为主,配套发展珍稀食用菌品种,建设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基地,示范推广秸秆粪便基料化利用技术。

    3、农业技术装备和物资交流服务产业园

    建设集农机产品销售、展示、演示、仓储、物流,培训、维修、检测、信息传递、示范推广,以及农机博物馆、商务服务于一体的农机大市场;生产先进性能的农业机械产品,形成现代农业机械装备设施推介销售平台,大型农机装备制造企业总部办事处集聚区。

    其他重点项目:

    掇刀农产品加工园

   千佛洞国家森林公园

   凤凰水库旅游区

   十里花卉苗木旅游休闲长廊

   中国农谷万亩蓝莓种植园

 

    规划实施政策

     加强集中的城乡统筹规划编制和城乡全覆盖的规划管理,建立城乡全覆盖、动态更新、多规合一的城乡规划和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转变观念,制定政府资产平台建设与市场化相结合的土地收储与开发战略和政策,更加灵活、高效、可持续地推进旧城更新、新区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

    进一步整合行政体制和区划、整合工业用地。

    进一步强化落实依据规划的增长边界管理。

    多渠道支持新市镇、乡村社区按规划开发建设。

    建立分区差别考核与财税制度。

    建立分区差别公共事业扶持制度。

    扶持农业开发区、适宜乡村的城市功能等有利于乡村复合型生态经济形成和发展的涉农产业项目进入规划新市镇、乡村社区发展。

    畅通农民城镇化和向新型社区迁居的路径。

    对农民权益科学确权。明晰权益性质以及宅基地退耕(使用权不转移)、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相当于拆迁安置,使用权和所有权转移)等不同形式权益转移模式。

    改革户籍制度,允许农民以权益入股等多种形式保留权益迁居,解决流动的后顾之忧。

    建立畅通有序的农民权益公平退出机制,试行准市场化、可与农民权益置换的农民城镇化保障性住房制度,试行与农民权益挂钩的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制度。

图片1.jpg

图片2.jpg图片3.jpg

图片4.jpg

图片5.jpg

图片6.jpg

图片7.jpg

图片8.jpg

图片9.jpg